烈士后代李偉民自費籌建東北航空歷史紀念館——
“只要有人記得,他們就永遠活著”
■房笑晗 孟祥瑜 金治國

東北航空歷史紀念館外景。受訪者供圖
二層白色小樓,大小數十個房間,占地面積2100平方米。如果不是掛著“遼寧省國防教育示范基地”“沈陽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標識,這里很容易讓人誤以為是一處工廠。這座位于遼寧省法庫縣的東北航空歷史紀念館,是革命烈士后代李偉民依托一家企業的廠房改建而成。
李偉民生于遼寧撫順,是抗日義勇軍烈士李潔塵的孫子?!拔医ㄟ@個紀念館,一不圖名,二不圖利,只希望能有個場所留存歷史記憶,給烈士后人以慰藉?!崩顐ッ裾f,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后,奶奶才告訴他,爺爺是抗日英雄、革命烈士。奶奶常常叮囑他,要以爺爺為榜樣,做好人、做好事。
一次,李偉民在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發現,有一些志愿軍空軍烈士的英雄事跡鮮有人知。那一刻,他萌生了為這些革命烈士尋親的想法。收集好烈士名單后,他利用工作之余趕赴哈爾濱、南京、北京、昆明等地的紀念館和烈士原籍地調查核實。
2011年,為了尋找一名烈士后代,他幾次趕往西安,每次都是滿懷希望去,帶著失望回。直到一年后,李偉民終于聯系上烈士后代。當他拿出烈士的照片,已經70多歲的烈士兒子仔細打量后說:“您看看,我是不是和我的父親長得很像……”話音未落,老人已是熱淚盈眶,感同身受的李偉民和老人緊緊相擁在一起。
2014年3月,李偉民在沈陽棋盤山烈士陵園發現,志愿軍空軍烈士趙志才安葬于此。1951年1月21日,志愿軍空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與敵空軍展開第一次空戰,趙志才為了掩護長機,與敵機展開空中格斗,最終壯烈犧牲。
“后來,幾經輾轉,烈士遺骸安放到現在的陵園,加上烈士的相關信息不全,一直沒能聯系上烈士家屬?!绷沂苛陥@工作人員說。李偉民立即和烈士的原籍地河北省相關部門人員取得聯系,并通過多家媒體幫助尋找烈士后人。2016年,在各方努力下,終于找到趙志才烈士的兒子趙文臺。第一次來到父親的墓前,當年的小男孩已是年逾古稀的老人。
李偉民告訴筆者,這些年,他收集了大量的歷史資料,足足堆滿了一間屋子?!爸灰腥擞浀?,他們就永遠活著,要讓更多人知曉那段歷史,銘記先烈的事跡?!庇谑?,他和妻子商量著辦個專題展館。
在尋親過程中李偉民發現,法庫縣有7名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志愿軍空軍老戰士依然健在。了解后得知,法庫籍抗美援朝老兵和犧牲烈士共有100多人,烈士后人也有不少在法庫生活。李偉民決定將展館建在法庫。
2015年3月,在位于法庫縣財湖機場附近的一處廢棄廠房里,東北航空歷史紀念館正式開始規劃建設。在軍地支持下,半年后紀念館正式面向公眾免費開放,館內由抗戰風云、空軍搖籃、壯志凌云、大國之翼4部分組成。后來,紀念館升級改造,新增了500余張歷史照片,包括烈士趙志才、首創擊落敵空軍最新式飛機紀錄的飛行員劉涌新等志愿軍空軍英烈的照片和事跡。紀念館現有空軍英雄照片1500余張,歷史文物500多件,飛機實物1架,飛機模型300架,藝術繪畫作品15幅,文獻、手稿、圖書資料100余本,重點展示了人民空軍不同時期的發展歷史,特別是東北老航校和志愿軍空軍部分歷史更加詳實、完善。開館以來,已先后接待社會各界人士30多萬人次。有觀眾留言:“這是一個有民族魂、英雄氣的紅色展館?!?/p>
近幾年,李偉民將紀念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對相關文物史料的調查研究中。他還牽頭組織了東北老航校首長子女親屬座談會,讓紀念館成為英雄后代交流溝通的橋梁。
32年來,李偉民共為31名烈士找到親人。去年以來,他又整理了50多名志愿軍空軍烈士的英雄事跡?!拔夷杲?0了,余生之年唯一的愿望就是想進一步豐富館藏內容,講好紅色故事,為子孫后代守護好這座精神家園?!崩顐ッ裾f。

李偉民(左一)在作講解。受訪者供圖
